产品特性:中草药制剂 | 产品名称:青枯立克 | 有效成分含量:0.5% |
品牌:奥潍 | 功能:杀菌加营养 | 用途:根腐病、青枯病、死棵烂根土传病害 |
剂型:水剂 | 是否危险化学品:否 | 农药登记证号:PD20151375 |
是否进口:否 | 产地:山东潍坊 | 生产厂家:潍坊奥丰 |
类别:有机农药 | 特色服务:提供技术服务 | 货号:021 |
咨询电话/微信:18678082926,联系人:刘经理
青枯病是番茄的重要病害,属于细菌性病害。番茄青枯病如果不及时***,就会在反复萎
蔫几次之后,出现死棵,给菜农带来很大的损失。
大棚早春番茄一般在进入花果中期、株高50~60cm后开始发病显症,夏秋番茄一般在株
高30cm左右开始显症,青枯病株开始显症。可为害番茄、茄子、辣椒、马铃薯等,长江流域
普遍发生,可造成植株成片死亡,使番茄严重减产甚至绝收。
识别特征
①叶、茎、果上没有明显的病斑,枯死后全株仍保持青绿色。
②中午萎蔫,早晚恢复,先是***叶片萎蔫下垂,后下部叶片凋萎,中部叶片***凋萎,
病叶变浅。
③维管束变褐,横切病茎,用手挤压会溢出白色菌液。
④茎表皮粗糙,茎中下部增生不定根或不定芽,湿度大时,病茎上见初为水浸状褐色的斑
块。
发生条件
病菌喜高温、高湿、偏酸性环境,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30~37℃,最适PH值为6.6。
土壤含水量超过25%时,植株生长不良,久雨或大雨后转晴发病重。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
要发病盛期为6~10月。番茄的感病生育期是番茄结果中后期。此外,幼苗生长较弱,多年连
作,低洼积水,通风不良,土壤缺钾,或氮肥过多,管理粗放、田间湿度大的田块发病较重,
后期中耕伤根,可促进发病。
传播途径
病原菌通过雨水、灌溉水、地下害虫、农事操作等方式传播。从寄主根部或茎基部皮孔或
伤口侵入,并沿维管束向上扩展,致使导管堵塞,整个组织被破坏从而失去输导功能。茎、叶
因水分失衡而萎蔫。
综合***:①通过种子处理、苗床消毒、土壤消毒等方式消毒杀菌处理;②实行轮作、
嫁接技术防病;③施入生石灰等改善土壤PH;④合理施用氮肥,增施钾肥,中微量元素,施
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草木灰,必要时作根外追肥;⑤采用高畦栽培,或起垄覆盖地膜栽培,
保持土壤湿度均匀,疏松透气。加强排水,避免大水漫灌,适量降低湿度;⑥中耕培土提前到
苗期根还未伸展时进行,进入开花期根展开后尽量不要培土和中耕,避免伤根,防止病菌从伤
口侵入;⑦化学药剂***地下害虫,减少伤口的出现。
⑧药剂***。
预防方案:
1、定植前:使用青枯立克100-150倍液进行蘸根。
2、缓苗期、苗期
使用青枯立克150-300倍+哈茨木霉菌+沃丰素600倍灌根1-2次,也可同时喷雾。
3、花果期
使用青枯立克150-300倍+沃丰素600倍喷雾2-6次,也可同时灌根;病害高发期同时复配
大蒜油1000-1500倍或其它化学药。
备注:如需浇水,请于浇水前1-2天喷雾用药。
控制方案:
发现病情后,用青枯立克90-150倍+大蒜油1000-1500倍+哈茨木霉菌进行喷雾+灌根,连用2-3次,
间隔2-3天(喷雾需要1天喷1次,连续喷雾3天);病情严重的可复配其它化学药。
温馨提示:
生产中农事操作造成碰伤、整枝打杈造成伤口后不用药封闭,或者根结线虫不能及时控制
造成病菌侵染和重复感染。
哈茨木霉菌有哪些作用?看完这6点,你就知道了
哈茨木霉菌近些年在农业应用上十分广泛,因其施药时期不受天气和温度影响,与其它化学农药、肥料等混合使用等独特特点,大受种植户们的喜爱。那么哈茨木霉菌都有哪些作用呢?哈茨木霉菌有哪些优势呢?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哈茨木霉菌的作用以及它的优势,希望对广大种植户们有所帮助。
哈茨木霉菌作用机理:
1、拮抗作用:能分泌***、抗菌蛋白、胞壁降解酶类等,可溶解病原体,抑制病原菌的生长、繁殖和侵染;
2、竞争作用:通过快速生长和繁殖而夺取水分养分、占据空间、消耗氧气等,削弱、排除同一生境中的有害菌群,使其枯竭死亡。
3、保护作用:在植物根/茎/叶/花/果实周围生长并形成“保护罩”,以防止病原菌的侵染,使植株健康成长;
4、重寄生作用:能够对病原菌进行寄生,穿透有害菌体并吸取其营养,从而杀死病原菌。
5、促生作用:哈茨木霉菌能分泌生物酶及活性物质,刺激植物细胞生长发育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营养和良好的生长环境,进而促进生长,提高作物抗逆性和产量。
6、诱导抗性:能够启动植物的防御反应,提高抗病性,并直接抑制病原菌萌发,阻断侵入。
那么哈茨木霉菌有哪些优势呢?
1、采用智能载体的智能型微生物菌剂,内吸性好;
2、快速繁殖有益菌种,形成保护网,延缓作物抗药性;
3、对重复发病、不明病因以及恶劣生存环境引起的症状有特殊预防和再修复作用;
4、使作物迅速焕发***的生命活力,增强防病抗逆能力;
5、以菌抑菌、干扰孢子萌发、菌丝发育,对阴阳性混合染色体、变异菌体,致使病源菌死亡。